推广 热搜: 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  、商场  深圳  电商平台  农村电商  电子商务  电商  双十一  县域电商 

动力电池订单回暖 利润下滑加剧洗牌

   日期:2024-11-30     浏览:0    评论:0    

近日,记者走访多家锂电池企业获悉,受电动汽车销量增加、前期去库存接近尾声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需求量提升,电池行业出现订单回暖态势。但受原料价格上涨、下游降价压力传导、新上产能陆续投产等因素影响,企业普遍存在利润下滑压力。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利润下滑态势尚难看到反转端倪,市场加速洗牌态势显现,市场概念炒作风险提升,除头部玩家外都难言“安全”。

去库存接近尾声 企业订单回暖

位于常州金坛区的蜂巢能源总部,生产设备高速运转,一块块叠片电池鱼贯而出。该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王志坤表示,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客户去库存接近尾声、生产提振影响,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尤其是出口增长迅速,预计全年海外客户订单将有9吉瓦时。

总部同样在常州的中创新航也在加紧生产。该公司副总裁王小强告诉记者,2023年,公司储能板块实现131.9%的增速,今年预计也将翻番。目前企业在手订单充足。

根据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各类电池装机总量为158.8吉瓦时,同比增长22%。其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依旧占据全球出货量前两位,分别达60.1吉瓦时和22.7吉瓦时,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和蜂巢能源同样占据全球出货量前十位。

“整体上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依旧是带动动力电池产业增长的主要原因,且从长远角度看,储能的前景也十分广阔。”毅达资本合伙人葛恒峰说。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8.5万辆和29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0.3%和32.3%。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呈现高增长态势,今年在国家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下,大概率将继续保持高增速,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市场空间。

“价格战”加剧 行业加速分化

尽管市场需求回暖,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动力电池企业纷纷感到“日子难过”,这与企业利润下滑密切相关。

从上游看,碳酸锂价格已从前期高位进入筑底阶段,铜、镍价则从今年2月以来步入快速增长通道,锰矿价格近一个月来迅速上涨。从下游看,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采取低价促销策略,倒逼上游企业压降价格。“近年来,随着行业内新上产能陆续投产,加剧动力电池行业竞争。”王志坤说。

这种价格竞争可从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处看到端倪。某薄膜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全行业都在加大降本增效力度,受下游客户倒逼,公司一季度利润下滑近三成。”

价格战下,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市场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聚。行业“一哥”宁德时代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797.71亿元,同比下滑10.41%,但归母净利润达105.10亿元,同比增长7%。国轩高科一季度实现营收75.08亿元,同比增长4.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56%,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5.26%。而亿纬锂能今年一季度营收减少1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6.49%。

多位受访者表示,受近年来大量新入局者影响,行业产能增长迅速,部分企业开工率不足。加之去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IPO收紧,近期工信部又释放控制产能信号,非头部企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

“今年行业将是一个产能出清的阶段,价格将维持在相对低位,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更高。”王小强说。

葛恒峰认为,从长远看,新能源汽车市场虽保持高增速,但国内整体汽车年销量多年维持在2500万至2600万台左右,去年虽达到3000万台,但天花板可见,对动力电池产业形成挤压。“动力电池产业在经历了上一轮爆发后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和技术优势,在价格战中具有优势,非头部玩家都难言‘安全’。”

企业加大技术比拼 谨防概念炒作

尽管业内人士普遍喊“卷”,但对市场竞争有着充分的认识,纷纷在压降支出的同时,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力图通过适销对路的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锂电池技术飞速发展,单次充电已足以支撑700公里甚至1000公里驾程,未来的方向更多是如何增强它的安全性,提升循环寿命,这依旧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是企业当下技术攻关的重点。”王小强说。一些企业则瞄准细分市场,王志坤认为,增程和插电混动车型所需的电池与纯电车型不同,得益于公司早期在前者技术上的布局,公司正受益于细分市场的高速增长,下一步将瞄准纯电车型800V架构和4C快充电芯展开技术攻关。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受当前行业高强度竞争影响,市场对颠覆性技术的期待也与日俱增,容易滋生一定的概念炒作风险。“当前固态电池概念火热,但实际上更多是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的技术尚未实现突破。”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赵海玉说。

多位受访者认为,固态电池固然是重要的技术方向,但目前界面问题、循环次数问题等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即便实现突破,全固态电池依旧要经历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的两次跨越,真正大规模进入市场至少在三五年后。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年来新电池技术路线层出不穷,但更多还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缺乏市场检验。“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间,锂电池技术依旧是动力电池主流,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路线有待挖掘具有较强商业化潜力的场景去赋能。”葛恒峰说。

 
打赏
本条信息网址: https://www.e457.com/news/show-121336.html免责声明: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和互联网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不对网站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本站内容系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云商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