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与投资、消费并列,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多位专家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出台的政策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有助于巩固和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进一步发挥外贸对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
出口份额保持稳定
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6.0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充分体现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活力。我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基本保持稳定。货物贸易进出口,特别是工业领域对外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为稳定工业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11月份,义乌中欧班列迎来开行10周年。截至目前,义乌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超1100列,年运输货值由开行之初的0.92亿美元提升至26.2亿美元,运输货物品类由近1万种增长到近5万种,出口货源结构逐渐向汽车配件、智能家电、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转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竺彩华表示,近10年来持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动力转变,正使我国从货物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其标志就是工业制成品中具有自主可控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越来越高。
我国正处于贸易大国地位日益巩固、贸易强国建设扎实推进的关键时期。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整体保持了质量提升、数量稳定的良好发展势头。
展望未来,我国外贸仍可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总体来看,外贸增长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今年全球贸易形势略好于去年,加上我国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关税减让政策持续释放红利、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等,有助于我国外贸平稳发展。竺彩华表示,今年底至明年初的外贸具备一些有利因素。例如,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对今年最后两个月的出口具有重要拉动作用。
巩固提高外贸竞争力
绿色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产品创新、结构升级的又一新动能。外贸企业积极顺应贸易绿色化趋势,通过创新将绿色低碳的概念转化为优质产品,为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拓展绿色贸易的专门政策文件。”王受文表示。据了解,相关文件将在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拓展相关产品进出口、建立健全支撑保障体系等方面谋划务实举措,为拓展绿色贸易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人民银行持续加大低碳转型的融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设备更新、绿色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负责人刘晔表示。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为交通运输、仓储等外贸保障相关行业的低碳转型做好金融支持与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何海林介绍,聚焦部分中小企业“出海”面临的能力不足、渠道信息不畅、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等问题,组织服务机构与有“出海”意向的中小企业精准对接,提供专业化服务。
“出口汽车、船舶等高端制造产品,必然伴随技术维修、人员培训等后续服务,为我国发展新型服务贸易提供了契机,而便利商务人员跨境往来的相关政策举措正是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及时雨。”竺彩华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同157个国家和地区缔结了涵盖不同护照种类的互免签证协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表示,本次出台政策提出关于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推动绿色贸易、保税维修创新发展等举措,对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意义重大。
外贸仍将承压前行
数据显示,1995年至2014年,全球贸易增速是全球GDP增速的2倍多。然而,在过去10年,全球贸易增速比全球GDP增速还要低。近几年,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我国外贸增长的同时也面临来自外部的诸多挑战,如由成本、地缘政治等因素驱动的部分产业转移和供应链外迁,导致相关国家在成本上对我国外贸出口形成较大竞争压力。此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面临汇率波动大、履约能力低、结算障碍多、市场不稳定等风险。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所长许英明表示,受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我国外贸仍将承压前行。
面对挑战,应继续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优势。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巩固贸易竞争优势。推动“贸易型出海”向“生态型出海”转变,即推动部分货物贸易转化为投资和其他合作模式,从而推动货物贸易优势向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优势转化。此外,还应妥善应对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加快拓展新兴市场。
许英明表示,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将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壮大外贸新动能、强化外贸企业服务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风险保障和更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有助于增强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进一步满足外贸新业态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形成外贸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