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  、商场  深圳  电商平台  农村电商  电子商务  电商  双十一  县域电商 

为“数字原住民”撑起一片晴空

   日期:2018-09-06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91    评论:0    
核心提示:为“数字原住民”撑起一片晴空
      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分联合印发关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施行方案》的通知,国家新闻出版署将对网络游戏施行总量调控,操控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究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纳办法约束未成年人运用时刻。

第四十二次《我国互联网络开展情况计算陈述》数据显现,截至本年6月,我国网民规划超8亿人,其间21.8%的上网者年龄在20岁以下,缺少10岁的网民约有2900万。

我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质教育研究中心调研发现,近三成的学龄前儿童每天运用网络的时刻在30分钟以上,而14岁青少年每天运用网络时刻超越半小时的比例到达60.8%。

收看内容良莠不齐,本身消费缺少理性,网络暴力难以应对……被称为新一代“数字原住民”的未成年人在经过网络开阔视野、愉悦身心的一起,也面临不少安全隐患,乃至误入歧途、身心受损。维护未成年人上网安全,营建适合未成年人的明亮清明网络空间,火烧眉毛。

色情暴力易被仿照

内容过滤对症下药

本年年初,有网友发现国内视频渠道存在许多“儿童邪典片”,即对儿童喜欢的卡通形象二次加工,在卡通片、儿童剧、木偶剧中参加许多血腥、暴力、恐惧、色情内容。本年一季度,北京市文化法律部分共整理“儿童邪典片”不合法链接210万余条。

“色情与暴力的内容对未成年人最具风险性,由于会引发测验冲动,进而歪曲人生观与价值观,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的重要诱因。因而,对误导儿童的邪典视频类节目应及时禁播并查办。”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说。

除了色情、暴力等不合法内容外,风险动作、整蛊恶搞、吸烟喝酒等不良内容,也极易构成未成年人仿照,有碍其正确价值观的构成。记者查询发现,某直播渠道上,就充斥着不少未成年人仿照成年人结拜、化装、炫富等内容。

《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情况查询陈述》的数据显现,超九成未成年人在上网时遇到过不良信息的危害。专家以为,比例如此高的一大原因,是部分网络渠道缺少针对未成年人的审阅、过滤机制。

现在,不少网络渠道对症下药,开端对内容加强筛选。如短视频渠道抖音上线青少年方式,启动后引荐主页将自动过滤可能不适宜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而跟着功用晋级,抖音还将在内容过滤的基础上,精选一批教育类、常识类内容呈现在引荐主页。

除及时审阅并下架不适宜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外,不少安排也经过青少年脍炙人口的方式,制造发布优质内容,让网络空间逐步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阵地。本年暑假,多地公安机关以短视频的方式,向未成年人宣讲防溺水、防诈骗等安全常识;我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在抖音上发布《青少年移动互联网词典》,教训未成年人上网时留意维护隐私、正确应对不良信息等,均收成许多好评。

“互联网能够成为未成年人了解国际的窗口,但有必定条件。未成年人要在校园、家长引导下挑选有利于学习生长的内容,学会甄别不健康内容并自动反应。校园、家长要加强交流,发明关爱环境。社会要树立多元共治的治理方式,一起维护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中山大学传播与规划学院院长张志安说。

付出行为缺少理性

消费提示精准点穴

山东13岁男孩玩游戏打赏主播,花掉母亲两万元积储;陕西10岁孩子偷用父亲付出宝,4天内给游戏充值近2万元,最高一次达4988元;四川10岁男孩破解母亲朋友手机付出暗码,一晚上打赏主播3万元;河南两名小学生玩手机内置游戏,刷走母亲信用卡数万元……

《我国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与维护研究陈述(2017)》显现,七成青少年有过游戏付费行为,约2/3的青少年经过网络付出工具给网络游戏付费。

有关专家指出,未成年人的金钱观、消费观还没有彻底构成,对付出行为缺少概念; 特别是在许多游戏、直播渠道上,用来充值、打赏的是游戏币、虚拟币,更让一些未成年人产生“花的钱不是钱”的幻觉。最近,重庆一位女孩给主播刷礼物,前后花了7万多元,比及家长问询时,才知道她以为自己花的不是“真钱”。

针对未成年人的不理性消费行为,多家渠道推出相应方针。2017年,腾讯宣告未成年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充值可直接退款。本年7月,腾讯晋级“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提示”效劳,触发提示规范由本来的单日充值500元调整为30日内累计充值300元。据计算,腾讯自动宣布的每4次提示中,就有1次成功协助家长发现了未成年人消费;而在有用取得提示的用户中,有76%未成年人账号消费金额得到操控。

记者查询发现,现实中,依然存在一部分家长遭受“退款难”。有的渠道以充值效劳协议中现已提示未成年人充值有必要得到监护人赞同为由,拒绝退款;有的渠道要求家长供给依据,证明消费行为由未成年人完结。渠道方面也反映,在针对未成年人的退款方针发布后,呈现了一些“骗退款”行为。

“关于未成年人发作的付出行为,假如付出金额过高,超出未成年人的行为才能,家长能够依法追回。一起,安全上网也是家长的职责。假如家长和孩子合用手机、账号、暗码,那么未成年人发作大额付出行为,阐明家长的监护义务没有到位。”我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副部长王四新说。

心思健康频受危害

多方携手消除毒瘤

近来,有媒体报道,某初二女生每天花许多时刻在某渠道发布“字体特效制造”短视频,经过收取“学徒”和卖字体取得满足感,产生了厌学心思和社交妨碍,现在正在接受心思治疗。这一案例,再次引发了社会对未成年人过度沉浸网络空间的担忧。

除了短视频,未成年人对网络游戏的沉浸相同不容忽视。近年来,由于教师、家长对玩游戏时长的控制,导致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等情况发作的新闻屡见不鲜。

避免未成年人过度沉浸,网络渠道有着义无反顾的职责。上一年,腾讯先后上线生长看护渠道和健康防沉浸系统,对未成年人游戏在线时长和时段给予具体规则。最新数据显现,现在某手游未成年用户单日在线时长与上一年高点相比下降约55%。此外,腾讯推出的“疑似小号查询”功用,让家长可经过相关设置查验孩子是否存在运用其它账号进行游戏的可能。

除了渠道职责之外,来自校园和家长的正确引导相同要害。专家指出,强制性戒断,可能会引起反作用。面临孩子成瘾的事实,监护人要学会心情平缓地交流,而不是简略粗犷地“一刀切”;一起要及时向专业人士寻求协助,让未成年人渐渐脱离成瘾状况。

网络暴力,也是危害未成年人心思健康的一颗毒瘤。本年5月底发布的《我国青少年互联网运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陈述》显现,高达71.11%的青少年都曾遇到过网络欺负,内容大多是嘲笑、辱骂、歹意动态图、恐吓等,呈现的场景包含社交软件、网络社区、短视频和新闻谈论区域等。

《未成年人网络维护法令(送审稿)》第二十一条规则,任何安排和个人不得经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方式要挟、凌辱、进犯、损伤未成年人。

王四新以为,网络暴力远远超出了未成年人的应对才能。当监护人、校园及其他安排和个人发现未成年人遭受网络欺负危害时,应当采纳心思疏导等办法及时救助,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或其他有关部分告发。此外,互联网渠道也应严格审阅,及时屏蔽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晦气的内容与留言。 
 
打赏
本条信息网址: https://www.e457.com/news/show-14555.html免责声明: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和互联网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不对网站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本站内容系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云商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