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上午,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北京市市长殷勇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2024年的工作,并对2025年的重点任务作出部署,勾勒出新一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今年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生态环境质量、能源、水资源等指标达到国家要求。为实现上述目标,从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内需、发展高精尖产业、城市治理到改善民生福祉,报告从11个方面给出实践路径。
预计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5.2%
回望过去一年,北京经济发展态势向优向好。报告指出,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本市统筹发挥经济工作各机制作用,力促经济回稳向好。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1%,城镇调查失业率4.1%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碳排放等多项指标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北京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首都新的贡献。
推动中关村等重点商圈改造升级
锚定今年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11个方面的重点发力方向。首先是要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健全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体制,推动制定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条例,优化招商引资管理体制机制,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机制,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和重大项目建设。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编制服务业扩大开放3.0方案,落实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
内需市场,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报告提出,要全方位扩大内需,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首先要大力提振消费,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优化消费载体,持续打造大运河等国际消费体验区,推动中关村等重点商圈改造升级。要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促进新能源车、数码产品等绿色、信息消费。要培育新型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投资方面,报告指出,今年将聚焦科技创新、现代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大力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民间投资活力也将被持续激发,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0亿元。
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动机
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今年重点任务之一。报告指出,要努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动机。发力点已经明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中,要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能级,在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等领域推进一批重大工程,聚焦绿色能源等重点产业谋划打造一批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建立投入增长机制,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个未来产业,要加快6G实验室和6G创新产业集聚区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要推动全市5G移动网络深度覆盖,要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鼓励医疗、教育、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提高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
新的一年,北京也将进一步提高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其中,城市治理将更加精细化,包括要实施5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治理背街小巷1100条,改造提升老旧厂房40处。交通方面,今年将开通地铁17号线全线和6号线南延,公交与轨道50米内换乘比例将提高到90%。利用闲置空间、人防工程等建设2.5万个停车位,增加1万个错时共享停车位。
民生方面,围绕“七有”“五性”,一组数据背后,是今年北京将集中力量办好重要民生实事的决心:推动就业,今年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不少于26万人,归集发布不少于10万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强化就业困难人员精准帮扶;医疗领域,将新建5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新增电子病历共享应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医院60家,覆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97%的门诊量;养老方面,将在“老老人”数量较多的区域新建50个养老服务中心,优化养老助餐点布局,老楼加装电梯完工600部,新建2000张家庭养老床位、20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