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公司发布《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超七成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平均期望薪酬约6930元。
超七成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平均期望薪酬6930元
报告显示,单位就业仍然为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75.8%毕业生的选择;其次为自由职业和国内/外升学,所占比例分别为7.7%和7.5%;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拟考研”、“拟出国”及“暂不就业”等形式的慢就业,选择创业或其他的毕业生比例最低。
在就业市场的供给方面,1月和2月求职申请人数同比增幅分别为5.85%和12.30%,3月份毕业生开始进入春季招聘市场,求职申请人数同比增幅高达143.25%。需求方面,1月份对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同比增加了1.83%,2月和3月招聘需求人数同比下降了21.67%和26.69%。
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74万人,创历史新高。但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不仅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也造成了冲击。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刚刚离开象牙塔的职场新人们,对于自己“第一桶金”的期待是多少呢?
从毕业生期望薪酬的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5000元-6000元和4000元-5000元两个区间,经测算平均期望薪酬约6930元。
不同学历、不同学校类型毕业生的期望薪酬分布情况有所差异。分学历来看,硕士生的期望薪酬均值和中位数均要高于本科生和专科生;分学校类型来看,科研院所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最高,其次为双一流院校学生,再次为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最后为专科院校学生。
此外,还有25.8%的受访毕业生表示,受疫情影响,期望薪酬会有所下降。
毕业生更青睐新经济行业,IT互联网热度高
毕业生们希望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从哪里开始呢?从期望就业行业来看,毕业生更倾向于新经济行业。
具体来看,期望就职于IT/通信/电子/互联网、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广告)、金融业等行业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25.1%、10.7%、9.2%和8.1%,这些行业主要为新经济行业,薪酬待遇优厚,科技含量较高、发展空间较好,与当下新一代求职者择业需求相契合。
从期望就业岗位来看,毕业生更青睐于技术、财务/审计/税务、行政/后勤/文秘、运营等岗位,所占比例分别为18.3%、12.9%、11.6%和9.4%,这也进一步反映了与这些岗位对应的专业学生人数较多,求职竞争相对激烈。
从期望就业的企业类型来看,更多毕业生期望进入国有、民营企业,其次为三资企业和事业单位,而选择国家机关和其他类型企业的比例相对较少。
中介服务就业景气好,医药行业因“疫”上扬
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行业排名中,中介服务行业、教育/培训/院校、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互联网/电子商务、保险业排名靠前。其中,医药生物工程行业在此次疫情背景下表现出较好的就业形势。
分职业来看,大学生就业景气最好的职业排名趋势与人社部发布的《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报告相一致,房地产开发/经纪/中介、销售业务、技工/操作工、教育/培训、社区/居民/家政服务和保险等职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也表明在这些职业中存在人才短缺的现象明显。
从就业景气较差的行业来看,大学生在网络游戏、印刷/包装/造纸、交通/运输、电气/电力/水利、能源/矿产/采掘/冶炼和IT服务(系统/数据/维护)的就业景气相对较低,就业竞争激烈。其中,网络游戏业招聘需求人数同比减少67.9%,而求职申请人数同比增加14.0%。
此外,受此次疫情影响,交通/运输、IT服务(系统/数据/维护)、旅游/度假、汽车/摩托车等行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也较为严峻。
六成受访毕业生认为疫情对就业产生影响
报告显示,超六成毕业生认为疫情冲击对求职产生了不利影响。拿到offer的毕业生中超七成未签约。对于获得offer的毕业生来说,有相关实习经历(56.0%)、求职目标明确(51.3%)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44.3%)是其获得offer的主要原因。
未获得offer的毕业生,选择“太迷茫,不知道该选什么”这一选项的比例最高,为21.4%。除此之外,未满足用人单位要求(14.9%)、简历投递太少(13.3%)、获得的面试机会太少(11.8%)、没有积极找工作(10.4%)等,也是未获得offer的主要原因。
同时,疫情使得毕业生期望行业、工作地点和期望岗位发生的变化较为明显。期望行业变化的比例最多,为30.1%;其次,为期望工作地点发生变化,比例为28.1%;再次,为期望岗位发生变化,比例为27.9%。
报告还显示,受到疫情影响,传统的线下面试无法正常进行,而线上招聘面试成为疫情期间毕业生求职的主流方式。大多数毕业生对线上招聘持积极态度。45.3%毕业生表示“形式不重要,对于线上招聘可以接受”;42.3%毕业生认为“线上招聘更高效安全,会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