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出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王伟表示,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成绩斐然:
中国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成绩斐然。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规模优势不断巩固,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体系完整优势更加凸显,按照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
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工业产品供给的数量、质量和档次都有了全面提升,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节能冰箱、全自动洗衣机、变频空调、汽车等中高端产品已走进寻常百姓家,显著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品质。
制造业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制造业向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绿色化方面,通过持续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绿色制造体系,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28%和16%,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5.6%。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步伐明显加快。从创新投入看,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万户,较2012年增长了23.5%。骨干龙头企业持续做强做优,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1.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24万亿元,有58家制造业企业进入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比2012年增加27家。
发力稳增长:
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王文远介绍,十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保持制造业平稳增长,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着力突出目标引领。编制实施制造业相关规划,以规划目标为统领,合理确定年度增长主要预期目标。
二是着力抓好政策协同。做好常态化稳增长政策研究储备,针对经济下行压力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推出相关政策举措。
三是着力拓展增长动能。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等新产业和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四是着力激发企业活力。充分发挥各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机制作用,加快“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千方百计稳住企业这个根基。
五是着力扩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强大国内市场对制造业增长的带动作用,以高质量供给引领消费新热点。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
六是着力防范化解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产业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特别是面对疫情冲击,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有力有效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王文远表示,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一步,我们将扎实做好防疫情、促畅通、保主体、扩需求、稳预期各项工作,推动制造业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迈向中高端: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从中低端不断迈向中高端,初步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姚珺介绍,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工信部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十三五”“十四五”两个五年,累计制定实施70多项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细分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同时,加强部门协同和央地联动,推动出台科技、财税、金融、人才等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制造业发展,不断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
二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迈进。深入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扩大中高端产品生产供给能力。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加快大型飞机、载人航天、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创新突破,推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三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深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成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数字工厂,实施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420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培育6000多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四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大力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推广约2万种绿色产品,创建近3000家绿色工厂,培育近200家绿色制造服务供应商,累计制定644项节能与绿色发展行业标准,初步构建形成绿色制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