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超过5万亿元。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相关政策利好不断释放,持续激发信息消费潜力,包括围绕健康、医疗、养老、育幼等民生需求大力发展“互联网+消费品”,开展信息消费+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拓展文旅、医疗、教育、体育等便捷化线上服务应用。
信息产品和服务持续丰富
只要一通电话,就可以实现云端面对面交流,音乐、视频、图片同步传送;轻触按钮,可以实现跨语种流畅沟通,对着手机讲中文,电话另一端能看到标准英语字幕……中国移动“5G新通话”正在江苏等地走俏,从“闻其声”到“全互动”,超500万用户正享受着更顺畅、更有趣的崭新通话体验。
智能录音及转写终端提高办公效率,语音识别为交通出行提供智能导航,AR眼镜应用在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智慧矿山等多个领域……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加深,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数字产品和服务创新迭代,不断形成新兴消费热点。
以5G为例,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信息消费发展态势报告(2022年)》预测,5G商用带动VR/AR、赛事直播、虚拟购物等新型服务快速发展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新型智能终端加速普及,2020至2025年间将有望带动信息消费8.2万亿元。
信息技术发展还在开启更大的服务市场空间。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报告:电子商务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说,“互联网+”打破了服务消费供需双方在时空上的限制,丰富了服务消费场景,改善了服务消费体验,推动线上服务消费供给更多样更充足,使服务消费市场增长潜力加速释放。
这份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在线办公用户规模达4.61亿,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3亿。大型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提供医疗、药品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推动医疗服务等相关领域创新。
“当前,我国信息消费供给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总体呈现加快发展、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数据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5.6%;从消费类型看,自动驾驶、5G终端、虚拟现实等新型产品层出不穷,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消费模式已渗透到百姓衣食住行的多个层面,对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策齐发激发信息消费潜力
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多部门积极部署支持举措,进一步挖掘信息消费潜力。
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提出,开展信息消费+乡村振兴系列活动,规范发展线上经济,引导电商平台和线下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推动释放消费潜力。
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的《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明确,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围绕健康、医疗、养老、育幼、家居等民生需求大力发展“互联网+消费品”,加快绿色、智慧、创新产品开发,以优质供给助力消费升级。
进一步丰富线上生活服务新供给成为“十四五”时期的任务之一。《“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拓展文旅、医疗、教育、体育等便捷化线上服务应用;深化“互联网+旅游”,发展智慧化和体验式的在线旅游服务;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支持医疗机构充分运用互联网拓展服务空间和内容,提供在线挂号、复诊、远程医疗和随访管理服务等具体举措。
与此同时,我国还将加快探索形成一批发展前景好、示范效应强的标杆项目和发展模式。例如,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领域,组织开展2022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申报工作,推动企业以自主创新创造引领消费升级,不断满足消费者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推动信息消费持续健康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深挖市场潜力,推动信息消费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多方联动,既要培育壮大新技术新模式,也要扩大消费群体。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推动城乡新型基础设施提速升级,加快信息终端普及和升级。
“数字技术赋能消费的作用明显,催生了新产品、新服务及新型消费方式,为我国消费增长注入新动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青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下一步需加快数字技术应用与推广,打造5G技术应用示范商圈、智慧街区和企业,以科技赋能引领新型消费发展,丰富“互联网+”消费新体验,利用大数据、VR等技术加速数字消费场景落地。
消费新模式也需要进一步丰富。王青认为,需加快推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商贸、餐饮、住宿、交通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运营管理,强化线上线下融合,着力发展商旅文体融合的服务业态,打造多样化场景,以技术优势促进效率提升。
赵刚认为,当前我国信息消费能力尚不均衡,包括城乡间不均衡,网络新生代和老年群体消费能力不均衡等。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覆盖率,实现普惠信息服务;同时丰富信息产品供给,不断满足各类群体的多元化信息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