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一场“粮食权力”之争让人惊醒》的文章,把美国《商业周刊》1975年12月15日发表的《美国粮食权力:世界政治中的终极武器》再次送上热搜。文中提到,要将其“粮食权力”作为一种外交工具来使用。虽然此观点当时遭到了美国国内一些人的反对,但从美国后来的外交历史看,美国在国际关系中充分运用“粮食权力”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粮食是生存必需品,是战略资源,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进一步成为国际斗争的武器。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耕地、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是世界超级农业大国和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大国;世界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掌握全球80%以上的粮食贸易量,前三家都是美国企业;全球粮食交易以美元计价,芝加哥期货交易中心是全球粮食定价权中心、全球粮食价格的风向标。美国把粮食与政治、能源和金融深度捆绑,不仅将粮食工具化、武器化,而且将粮食金融化、能源化,通过不断操纵全球粮食供给、操弄全球粮价,转嫁危机,收割全球财富,遏制其他国家崛起的速度。这是近年来全球粮食价格跌宕起伏、粮食危机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去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经济、金融制裁不断加码,严重阻碍俄乌两国粮食生产和出口。这种将粮食工具化、武器化的行径,严重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进一步推动全球粮价飙升,加剧全球粮食危机。全球30多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部分国家因此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粮食是保生命安全、生存安全的必需品,不应被政治化、工具化和武器化。
我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守牢粮食安全就是守牢生命线,这是“国之大者”。粮食进口能暂时弥补国内粮食短缺问题,但治标不治本。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激烈化,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我国发展面临的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一旦农业出问题,饭碗被人拿住,就要看别人脸色吃饭。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依靠自身力量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现在,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需中长期仍然处于紧平衡,端牢饭碗的压力大,特别是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很容易被“卡脖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国必须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作为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来抓。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坚持粮食产量产能、数量质量、生产生态一起抓,增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大豆油料自给率。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农民种粮能挣钱、产粮大县在财政上不吃亏。强化粮食安全应急保供能力,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确保在极端情况下靠国内产能和储备就能吃得饱、挺得过。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降低粮食采收、储运、加工、销售、消费每个环节的“跑冒滴漏”,有效减轻粮食供给压力。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只有农业强大了,粮食安全完全有保障了,我国才能以国内的确定性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才能做到任凭国际粮食市场“风浪起”,我自“稳坐钓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