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布局的重要赛道。今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中国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信号。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正立足优势、加快创新、顺势而为,竞逐人工智能场景创新高地。
超前引领
走进中关村软件园的科大讯飞展厅,记者目睹了星火大模型在短短几分钟内阅读十几页英文文献的“涌现”速度。它不仅能归纳出文献的核心观点,还支持与文献相关内容的随机问答。而在展厅的另一边,录制10秒视频即可构建自己的“虚拟分身”,一个科幻感满满的未来扑面而来。
仅在这一园区,近五年来就诞生了超1亿用户的大模型文心一言、基于数十项核心技术锤炼而成的“协同办公伙伴”量知大模型、聚焦数字城市建设与民生诉求的人和行业大模型、守护网络安全的“隐形神探”盘小古安全大模型等数十个大模型。
大模型活力迸发是北京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目前,北京发布大模型、备案上线大模型数量均占据全国总量的“半壁江山”。科技部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北京在大模型学者指数、模型开源数量和影响力等指标上,均为全国首位。
不只是大模型,人工智能企业总量、核心区域产业集聚能力、人工智能论文发表量、工信部“揭榜挂帅”优胜项目数量、人工智能顶尖人才数量等,北京均位居全国第一。不断突破的“第一”和“首位”,彰显了北京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优势得到持续巩固,源自于北京对人工智能产业的超前布局。
这一波大模型掀起的人工智能浪潮到来前,北京已部署建设人工智能领域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视频与视觉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等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集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高层次学术交流于一体的高水平科研基地。
早在2013年,百度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无人驾驶研发项目同步启动。2017年7月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All in AI”的口号喊出,使百度成为国内第一个重注人工智能、自研AI技术体系的高科技企业。
研发机构的动作同样迅速。ChatGPT发布两年多以前,北京智源研究院就将研究方向锁定大模型,并很快聚集了百余人组成的顶尖科研队伍。5个月后,我国第一个中文语言大模型“悟道”在北京诞生。3个月后,拥有1.75万亿参数的“悟道2.0”发布,这是当时世界最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北京出发最早,步伐也最快。2023年5月,北京在国内率先出台人工智能专项新政《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与《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强优势、补短板。
有底蕴、有经验、有速度、有后劲,不论研发强度、人才密度,还是支持力度、布局广度,北京有着不可替代的先发优势。日前发布的《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白皮书(2023年)》显示:“北京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基础最好、人才资源最集中、研发创新能力最强、产品迭代最活跃的地区。”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从投资规模、政策力度、项目进展、技术成熟度、劳动供给等多维度考察,北京自2019年起连续霸榜、在国内遥遥领先。
向上生长
工业、交通、医疗、教育、文化、政务,正在因人工智能而改变。新技术新应用爆发式增长,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北京的千行百业。
有了人工智能,新药研发正由“大海捞针”变成“按图索骥”。有“中国药谷”之称的北京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起建设的“AI+医疗”项目,目前已引入中科基因等人工智能医药创新企业,加快打造生物样本库,建设北京生物信息智算中心,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新药研发的过程中。
“人工智能不仅提升了医药健康产业生产效率,加快新药发现,也促进了多学科融合创新。”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申海成说。
北京是最早提出并系统性支持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的城市。2021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牵头成立的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以国际上首个以AI赋能科研为主题研究机构的身份推出了面向基本原理研究的DeepModeling开源社区平台。数据驱动与原理模型驱动相结合的人工智能研究,大大提高了材料科学、能源化工、药物研发效率,推进了多个行业的转型与革新。
近年来,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北京优势领域也纷纷有了人工智能的身影。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不断扩容,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融合创新加速落地,为人工智能场景创新高地建设持续加码。
北京在推动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布局方面优势凸显、成效显著,不仅体现在“人工智能+”的部署,还体现在对产业基础底座的构筑。
2023年,北京首个市场化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京西智谷”正式点亮,为渴望算力的企业送来“及时雨”。中科视语就是这场“及时雨”的受益者之一。有了强大算力的支持,中科视语研发的集高清摄像头、传感器、AI算法、边缘计算于一体的“AI视觉预警平台”为企业装上一双AI“慧眼”,使工业生产更加安全。
今年年初,石景山区北重科技文化产业园的四跨厂房已经“开工”,一座610P的智算中心即将落地。海淀区为大模型再添“燃料”,正在汇聚万P级高性能算力资源。亦庄加快推进1000P的公共智能算力中心建设,为自动驾驶、智慧交通、健康医疗、智能制造提供灵活便捷、弹性安全的可信算力供给。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北京深化系统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构建完整产业链条,在国内率先出台了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和通用人工智能若干措施,加快构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说。
“北京不仅有全产业链布局,而且有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创新生态,人才富集、氛围浓厚、多方支持,有力推进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协同创新。”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说。
向下扎根
“首创首发”重大原创成果、新机制打造AI“特战队”,正托举北京朝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迈进。
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在北京涌现。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团队研发的光电芯片、吴华强团队研发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中科院自动化所李国齐与北大田永鸿团队等多篇成果发表在《自然》《科学》期刊。
一批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在北京取得创新突破。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构建了可实现360度空中翻转的过驱动空间机械臂平台CORVUS(渡鸦),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机器人顶级会议IROS 2023,并成为国内唯一获最佳论文提名奖的成果。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已研发出覆盖近90种元素、模拟上限达100亿原子量级的多体系统一高精度预训练模型(DPA-2),普林斯顿大学等全球30多个科研机构参与该项目的研发和测试。
“北京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引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围绕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基础大模型等核心方向推动创新主体加速技术迭代,努力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科技自立自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近年来北京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大势,面对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激烈竞争,坚持人才引领,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数据显示,北京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人才超4万人,占全国的60%。北京共有9所高校设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或者研究院,占全国20%。
面向未来,北京将聚力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高地,为产业长远发展蓄能。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认为,通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一个制高点。赢得这场科技竞争,必须走原创的技术路线,必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人工智能顶尖人才。“近3年来,我们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开设了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聚集了国内一批优秀的年轻人。去年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有8所大学加入了通用人工智能博士联合培养计划。希望能够继续壮大人才尖兵队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