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邮轮市场全面重启以来,在邮轮品牌、航线安排、游客群体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压抑已久的邮轮市场也迎来了需求“井喷”,多家邮轮公司、旅行社均反映邮轮产品销售火爆。针对中国邮轮市场的现状,客群特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皇家加勒比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洲区主席刘淄楠,维京游轮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唐博文(BrendanTansey)以及MSC地中海邮轮中国区总裁黄瑞玲。
“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客源市场,邮轮市场潜力巨大。”
新京报贝壳财经:截至目前预订情况如何?
刘淄楠:从皇家加勒比去年6月29日航线开售以来,游客的预订情况十分亮眼,压抑多年的需求迎来了爆发。从需求角度而言,实际上已经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
新京报贝壳财经:中国消费者体现出哪些新特点?
刘淄楠:第一,消费者年龄更加年轻化了。开启中国母港航线预售以来,预订客群的平均年龄降低了2.6岁,同时30岁以下消费者的比例正在增加,这一点与国外邮轮恢复后出现的年轻化趋势是吻合的。第二,游客的预订窗口大大提前。一般来说,由于假期制度等问题,中国的预订窗口都非常短,通常在临近出发的时候,发船的前一个月为预订高峰。但现在我们发现,消费者在去年9月刚开放的时候,就已经订下今年5月、6月的航次,提前了近一年。第三,客单价较过去有所提高。以前内舱房、海景房销售速度较快,但现在套房和阳台房出现了短缺,销售速度超过内舱房,这说明消费者更加注重邮轮体验,不是把邮轮当成交通工具,而是一种度假方式。第四,游客现在对长航线的需求较几年前大大增加。一般来说,长航线的客单价较高,需求相对而言没有短航线那样火爆。但现在长航线的需求非常旺盛。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4晚、5晚的航线,长航线销售情况非常好。
另外,我们发现海外游客邮轮入境游的需求也在上升。所以,目前在入境游客的签证、支付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新京报贝壳财经:接下来的中国邮轮市场存在哪些新机遇和新挑战?
刘淄楠:国际邮轮市场“百废俱兴”,消费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旺盛需求,签证、团队游等政策壁垒都已放开,当前中国邮轮市场的机遇甚至好于2019年。过往,中国消费者对邮轮旅游持一种“尝鲜”的态度。重启后游客的眼界发生了变化,中国消费者已经拥有很多很好的旅游体验,因而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持续提升各环节的服务体验,力求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例如推动目的地购物游向目的地体验游转化,推出百余条岸上精品游线路。
对于本土品牌来说,依然还有一个学习的过程,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和正确的产品定位,才能发展起来。对于国际邮轮品牌来说,就是对营商环境的信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郑艺佳